紙張是印刷的主要基材,紙張的質量直接影響印刷品的質量。不同紙張的表面光澤度、表面强度、白度、吸收性、平滑度、可伸縮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,即使在相同的印刷條件下,同一油墨在不同紙張上的印刷也會產生不同的色彩效果。紙張的表面性質直接反映了影像的梯度水准和顏色,决定了範本製作的梯度和顏色校正數據。囙此,應根據實際情況,充分掌握紙張的印刷質量,從而提高印刷質量。
根據紙張效能來確定篩選線的數量
有80、100、120、133、150、175、200、300lpi等。在實際選擇中,紙張效能是一個重要因素。紙張的表面特性,如平滑度和粗糙度,决定了它們對篩分線數量的不同要求。塗布紙或高級壓延紙板的表面光潔度高,能再現細小的網點。囙此,篩分線的數量較多,可設為175-300lpi;膠版紙的表面比銅版紙厚,篩分線的數量在120-150lpi之間;新聞紙的表面比較粗糙,過小的網點會形成斷邊,或完全落在凹處,所以它應該用於大網點印刷,篩分線的數量可以在80-33lpi之間。
根據紙張性質確定黑白區域
在印刷影像的高光部分,一般在3%-5%的高光區域是不印刷的,也就是說,印刷品的突出部分是由紙張的顏色形成的。如果紙張的亮度不同,會影響主光的色彩亮度和飽和度,進而影響圖片的色彩對比度。同樣,紙張的質感也是相關的。新聞紙是一種多孔資料,油墨容易被纖維吸收,這使得印刷表面產生高度的光散射,使印刷密度降低,而且黑色部分不發黑。在光滑和有塗層的紙上,墨水被吸附在表面,光散射很小,這使得暗色調更暗。
新聞紙光澤度差直接影響油墨的色差;表面白度低,印刷對比度小;平滑度低,油墨擴散性强,較好的新聞紙網線數不超過133lpi。考慮到這些特性,黑/白場可以在小範圍內標定(C=0%,M=0%,y=0%,k=0%),黑場可以標定為C=62%,M=y=56%,k=75%。油墨套印總量也較小,為250。
塗布紙的表面具有良好的平滑度、白度和反光性。塗布紙上油墨擴散小,網點圖案好,網點擴展率可控制在15%左右;印刷在塗布紙上的印刷品色彩好、飽和度高、色彩鮮豔,能反映較好的層次感和對比度。高光可列印2%的網點,暗色調網點套印總量可達到340個左右,網線數可達到200lpi以上,密度對比度可達到1.8。囙此,對於銅版紙,有的廠家將白色區域的網點值設為C=95%,M=y=3%,這與印版印刷和印刷用紙可曬印的最小網點數有關。黑場校準大致為C=95%,M=y=85%,k=75%。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影像上沒有白場點,可以用紙張顏色作為調整白場的參考點,紙張可以調整到CMYK色點的3%以下。
根據紙張性質確定分色參數
1、網點增益補償樣本的正整定
當油墨在壓力下轉移到紙張表面時,由於紙張的吸收,油墨在滲透過程中四處擴散,導致網點擴大,使整個影像變暗。顯然,對於不同質量的紙張會產生不同的網點增益效果。紙張吸收越强,網點增益值越大,具體來說,新聞紙最大,塗布紙最小。紙張特性所引起的網點增益一般呈指數型。在印前加工過程中,需要補償網點增益的影響。
對於不同尺寸的網點,網點增益值是不同的。一般來說,高調暗色調的網點增益值較小,而中間色調的網點增益值較大。通常建議使用默認設置。例如,銅版紙的預設值約為17%,膠版紙為22%,新聞紙為30%。
2、選擇分色類型GCR,UCR
GCR易於保持灰平衡,减少油墨套印總量,使油墨乾燥更快,提高印刷速度。黑色印版的質量在整個印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。一般原件建議使用GCR。特殊的手稿,如高中色彩鮮豔,影像豐富,也可用於UCR。總之,要靈活把握。
3、墨水量設定
紙張的印刷特性以及輪轉印刷的高速性决定了油墨總量不宜過高。國外資料顯示,新聞紙的總黑量一般控制在240%-260%,銅版紙的總黑量控制在280%-320%,膠版紙的總黑量控制在300%-340%。此值的設定由每個過程决定,並完全取決於列印過程中的網點增益率。如果網點擴大嚴重,就要縮小數值,否則,深色部分會被粘貼,中、深色色調的電平損失嚴重;如果網點擴大基本正常,可以適當加大,保證深色部分色彩飽滿,充分顯示暗區的區域層次,即有利於整個音調的再現。此外,還應根據紙張的不同選擇其適當的油墨。